两位副主席先后找他: 调总后工作, 几个人选中, 比来比去你合适!
1977年9月,在武汉军区担任政委两年的王平,刚被任命为第一政委。在接下来的10月、11月,叶副主席、邓副主席先后找他谈话,决定调他到总后主持工作:几个人选中,比来比去你合适!
王平是政工出身,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,长期在晋察冀工作。
平津战役后,被四野政委罗荣桓看中,希望他到四野担任兵团政委,但被聂老总给挡回去了,华北军区是战略预备队,随着平津战役结束,18兵团、19兵团划归一野,华北司令部不少干部调四野任职,华北干部流失严重,不能再抽调了。因此,安排他到察哈尔军区剿匪等,
解放后,从华北军区调任志愿军部队,1958年回国后,被安排南京军事学院政委。工作到1967年,因特殊情况中断工作长达8年。
1975年4月,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,对炮兵部门进行整顿工作,落实干部政策,在任职仅4个月时间,工作打开突破口,接待不少人反馈问题。工作取得跨越式进步后,被调去武汉军区工作。
他被调去武汉工作时,正赶上全军大整顿,对军区军、师、团等领导班子进行调整。平反工作展开后,顶住压力前行,很多棘手的问题大多数都得到解决,在已故副司令唐金龙的结论上,不同意政治部下达的结论,认为是不客观的。但总政也没有认同他的意见,这也是让他感到遗憾的地方。为此,在追悼会上本来政治部要小办,他说和司令也参加,规格提上来,也算是对唐副司令的一种尊重。
在当时,军区有四位政委,王平、吴烈,刘建勋和赵辛初。王平负责军区日常工作,吴烈负责干部工作,而刘、赵是兼任,他们是河南和湖北第一书记。
1977年9月,上级正式任命他为武汉军区第一政委,可仅仅1个月过去,叶副主席先找他谈话,说他的工作要动一动了,让他调去总后工作。
总后是当时问题比较多的单位,自1975年后一直缺政委,上级调张震去担任副部长,负责总后日常工作。作为主官,主要负责业务上的,在其他方面也不好打开局面。因此上级调整总后勤领导班子,让张震担任部长,他担任政委。
叶帅说,考虑了几个人,还是觉得你比较合适。
可能有几点因素:第一,王平过去在六十年代与张震搭档过,在南京军事学院担任院长、政委,俩人在工作上是合拍的,而张震擅长团结。因为有过搭档经历,能在一起工作,都是知根知底,避免磨合期以及其他情况。这时候需要军政主官齐心协力。
第二点,王平先后在炮兵和武汉军区抓整顿,落实干部政策能大刀阔斧,在短时间内打开局面,这是上级迫切的。因为总后历史遗留问题太多,没有一定魄力和能力是不行的。
第三点,他过去没有与总后勤有过交集,在处理问题上,能够客观公正,不夹带个人情感方面等。
11月时,邓副主席到武汉视察时,也告诉他要调他到总后工作。
两位领导先后找他谈话,可见上级对总后勤整顿是下定决心的,他去后对领导班子进行整顿,该处理的处理,该调出的调出,从上到下清查整顿。
此后的8年里,他一直在总后工作。本来在1983年他要离休,上级没有同意,继续让他留在位置上,不仅肃清过去的影响,也有抓好和培养干部接班人的情况。直到1985年,才退居二线。